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典型案例

作者: 王全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6-11

全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典型案例登记表

 

所属省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专业大类  土木建筑   

学校名称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

540402

项目负责人

   

王全福

   

教研室主任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区学院路999号

联系电话

13945035824

电子邮箱

2865050802@qq.com

学校基本情况

(要点:学校性质、开办年限、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校特色等)

学校性质

高等职业学校。

开办年限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龙建院”,始建于1948年,是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一所建筑类职业技术学校。1953年划归国家建筑工程部,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和黑龙江省第一所独立建制高等职业院校,2006年入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9年被确认为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办学规模

学院占地面积96万m2,建筑面积33.1万m2,馆藏图书75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134万元。学院拥有现代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9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48个。学校历年来向社会输送栋梁之材12万余名,为我国经济社会和建设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院设有建筑工程技术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系、建设工程管理系、工商管理系、艺术设计系、信息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军事体育部、思想政治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图文信息中心、教学实训中心(简称8系1院3部3中心),专任教师483人,其中正高职52人(教授48人),副高职198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名师1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等26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省级名师8名,省级教学新秀2名,教学能手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日制在校生1.1万人。

专业设置

形成了土建、制造、财经、材料、电子信息、艺术、旅游7大类47个专业协调动态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

学校特色

以土建为优势,以建筑工程技术、设备、管理为特色。

案例说明

(要点:结合专业教学标准,阐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突出特色与创新,分析成效与不足。1500字左右)

设计理念和思路

1. 进行职业岗位调研

通过行业、企业、学校、毕业生、有关研究评价机构合作,进行全方位职业岗位调研。通过对不同规模企业及同一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进行调研,并结合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定位。

2. 进行职业岗位任务归纳和能力分解

将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任务进行归纳,筛选并按照同一性、相似性的原则进行分类,形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描述,寻找能力需求,细化成微观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态度点。

3.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能力分解表,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构建紧密对接行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371”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特色与创新

1. 构建“课、训、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2+0.5+0.5” 框架下“课、训、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宽基础、精技能、强素质、多证书”的“四合一”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在校内2年的学习与实训,在校外合作企业0.5年的顶岗实习,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的0.5年综合实训及专业拓展课程学习,并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

2. 创新开发“371”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围绕专业主要涉及的3类工程为主线,以7个典型工程项目为支撑,加1学期顶岗实习的基于实施模块化课程结构,系统化课程内容,一体化课程平台,颗粒化课程资源,项目化课程的“五化”模式下的“371”核心课程体系,有效解决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3. 创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

按照“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开发了7 门“全建设周期”模块化核心课程,围绕毕业生所从事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系统化设计七个典型工程项目课程内容。解决课程知识点重复、前后课程缺乏延续性,缺少贯穿基本职业技能主线,缺少优化配置,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4. 创新“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模块实施”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以完成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布置任务开展教学,教师根据模块化课程内容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 “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效率。

5. 融通“1+X”证书制度

实行“1+X”证书制度,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设置充分将X(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的各环节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通过考试获取建筑信息模型、建筑工程识图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6. 创新“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

建设包含校内实训室、实训车间、以真实工程为载体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满足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的需要。

7. 开发建设“369”型开放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主持建设完成“服务三类人群、六大资源库、九大功能系统”的“369”型开放共享的国家级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效支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

成效与不足

1. 成效

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竞争优势明显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率97%以上。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系统、全面和实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成果斐然,成果辐射广泛,产生良好的改革示范作用

近三年,本专业获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专业;获评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业;主持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获评省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专业;获评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获批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区域级培训中心

3)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行业企业关注度高

本专业“371”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成果在省内外高职院校中推广,在国内同类院校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10 余所院校借鉴我专业成果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本专业教师多次在省内外大型学术研讨会上进行发言交流,扩大了成果的推广力度和应用面。

2. 不足

课程思政的广度还不够,需要在后续专业课程建设中进一步强化。

社会影响

(包括校内外获奖情况、媒体报道等)

获奖情况

2017年,主持建设的国家级职业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获教育部评审验收通过;

2017年,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2017年,获评黑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专业;

2018年,获评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2018年,获评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018年,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2019年,获评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业;

2019年,获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2019年,经生态环境部考核,认定为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区域级培训中心。

宣传推广与媒体报道

主持建设的国家级职业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曾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上进行专版宣传推广报道;

2017年,到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宣讲交流;

2018年,在全国建筑设备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上做主旨发言与交流,产生极大反响;

2018年,受邀参加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承办的辽宁建筑设备职教集团系列活动,做了关于“全建设周期”模块化核心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讲座;

2019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来我院进行专业交流学习;

2019年,首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上做大会交流发言。

单位意见

 

该案例为本单位教学实践的真实案例,推荐参与此次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单位领导签名_________(盖章)



编辑:双高建设
审核人:
最终审核人:双高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