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学院对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聚焦“三教”改革,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为统领,创新“标准引领、项目驱动、分类培养、多措并举”的“1246X”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构建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综合能力闭环体系,致力打造师资队伍“新标杆”,实现建设有成效,年年有成果。通过系统实施培养体系,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德育能力、服务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瞄准好“一条主线”。设计好“一个体系”。打造好“一系列标准”。舞动好“一套组合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和“1246X”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创新构建相对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框架和模式,形成系列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项目和举措,畅通教师梯级成长路径。
一、基本概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改革任务,也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学院对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聚焦“三教”改革,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为统领,创新“标准引领、项目驱动、分类培养、多措并举”的“1246X”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构建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综合能力闭环体系,致力打造师资队伍“新标杆”,实现建设有成效,年年有成果。2018年获国家万人计划名师1名,2019年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群)获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0年获国家万人计划名师1名。
二、成果创新
(一)构建教师培训体系框架和模式,为全国职业院校提供范式。
梳理、分析、确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需专业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教学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德育能力、服务能力。凸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典型特征,通过“德能行知”四大维度,涵盖六大能力构建不同类别教师遴选标准为引领,系统顶层设计项目驱动,分类培养、多措并举的“1246X”培养体系,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系统培养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二)创新校本师资遴选标准,畅通教师梯级成长路径。
依据教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创新构建学院《名师建设标准》、《专业带头人选聘、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骨干教师选聘、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等不同类别师资遴选和建设标准,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明晰教师发展方向,畅通教师从新进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梯级专业成长路径,引领师资队伍建设。
(三)形成系列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项目和举措。
通过顶层设计,系统实施,形成了有效支撑从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考核机制、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到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建设全过程的系列项目和有效举措。
三、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效果
(一)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教育渗透覆盖各专业教师培养培训的全过程。促进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执着追求、勇于创新”的师德风尚,在职业院校塑造重师德、讲师风的精神。
(二)职业院校要建立学院教师培育档案,针对每位教师的培训计划要求,分阶段给予指导,进行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学院教师要按照各自的培训计划不断关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尽最大努力完成培训任务。
(三)组建校企一体构建结构化创新示范团队,形成合理的梯队,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任务。并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挖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紧贴技术应用前沿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充实到团队教师队伍中来, 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服务等项目,加快校内教师的培养,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四)建立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满足教学管理、技术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多样性、差异性,真正促进教师成长。建立高职特色的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以此调动和激发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实施路径和方法
(一)设计好“一个体系”
分析梳理、确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需专业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德育能力、服务能力。通过“德能行知”四大维度,涵盖六大能力创新构建“标准引领、项目驱动、分类培养、多措并举”的“1246X”师资队伍培养体系。
1—一条主线,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主线贯穿师资队伍培养体系;
2—双核内化,即师德素养和双师素质两个核心内化培养体系全过程;
4—四阶递进,即分类重点培养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四类教师;分类培养四类团队;
6—六大项目,即系统实施筑巢引凤、活力激发、金阶梯、双T、破茧成蝶、金智库六大项目;
X—多措并举,即针对不同类别教师主体采用多项举措系统实施项目培养。
(二)瞄准好“一条主线”
“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而课程则是“三教”改革的关键集成点,只有将“三教”改革置于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背景下才更有实效。学院聚焦课程改革“一条主线”,全面统领“三教改革”。2018年出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全员实施第二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
组建323个校企一体课改团队。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并细化分解为知识点、技能点、经验点、态度点,形成全方位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采用课程矩阵分析方法,融合“1+X”证书试点,创新“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共享型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程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项目、分项目(子项目)、任务、知识点四级逻辑结构依据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同时挖掘梳理教学内容中的育人要素,聚焦素质教育,融通教学内容,全过程融合课程思政,完成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结合课程开发成果,校企共建活页式教材等教学资源。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内容模块,融入到教材中去,开发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多媒体素材”的立体化校本教材,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三)打造好“一系列标准”
一是制定校本师资分类遴选标准。出台《名师建设标准》《专业带头人选聘、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骨干教师选聘、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等遴选标准,明晰教师发展方向。
二是建立“学术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守则+业绩评价标准”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塑造工程”,师德素养内化体系全过程。
三是制定《奖励性绩效津贴实施办法》。形成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以创新和发展为目标的管理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和动力。
四是出台《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外聘兼职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和完善外聘兼职教师的聘用与管理,形成稳定外聘教师队伍。
(四)舞动好“一套组合拳”
一是打造分类发展平台。
1.打造分工协作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发展平台。出台《院级教学团队评选办法》,制定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三级规划,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发展平台。出台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3.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创业教师人才。
4.打造服务平台,培训中锤炼师资队伍。发挥学院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作用,统筹师资力量,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开发教师培训课程资源。
二是系统实施六大项目。
1.活力激发项目。推进机制和制度创新,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等能力的提升构建系统保障平台。
2.筑巢引凤项目。聚焦领军人才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工作室,匠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构建以“项目+工作室”为特色的培养模式。
3.金阶梯项目。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分别实施“七个一举措”、“五个一举措”。每年参加国际交流会议1次或国外大学研修1次;参加国内培训至少1次;承担科研项目1项;参与开发实施1门项目模块课程;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至少1篇;联系1家产教深度融合企业;担任1个社会兼职;参加大赛或指导学生大赛1项,完成教师的梯队培养。
4.双T项目。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教师的实际需求,举办“新型课堂”活动,推行“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企业实践”计划等,完成教师全员培训任务。
5.破茧成蝶项目。系统实施新教师导师制,组织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沙龙”等活动,完成新进教师的培养任务,实现“一年入门、二年达标、三年成熟”的目标。
6.金智库项目。向外借力、借智,实施外聘教师专家库建设计划,组建学院外聘教师“智库”。
五、成果推广范围和效果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和“1246X”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创新构建相对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框架和模式,形成系列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项目和举措,畅通教师梯级成长路径。助力学院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高超、服务力强,满足高水平院校办学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打造师资队伍“新标杆”,在省内外高职院校中推广,影响力不断扩大,成果在培训中广泛宣传,有3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考察学习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经验,有多所院校借鉴我院该项成果进行师资队伍系统培养,成果社会效益显著。
六、成果取得成效
通过系统实施培养体系,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德育能力、服务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
(一)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组建校企一体课改团队323个,完成新型课程体系构建,资源开发;教师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立项建筑智能化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院级标准在线开放课程13门;编写职业规划教材20部,特色教材9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
(二)师德师风建设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全员开展师德培训,培养一批具有敬业奉献、在工作中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孜孜不倦,任劳任怨的优秀教师,师资队伍品质素养明显提升。通过树立标杆做榜样活动,评选全省师德先进个人1个、先进集体1个,学院师德标兵5个、先进个人15个,先进集体5个,引领教师提高育人意识,育人本领。
(三)队伍结构化、双师化建设成效显著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国家万人计划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培养专业带头人20名,骨干教师50名,新进教师76名,形成良好的梯队建设;聘用兼职教师339人,引进企业专家、技术能手50余人,较好的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和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教师下企业实践100多人次,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建成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大师工作室1个,院级大师工作室2个,名师工作室4个,匠师工作室1个,树匠人标杆,筑匠心精神,引领师资队伍建设。
(四)队伍科研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培养体系实施,教师参与助力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教师的应用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学院的学术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申报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横向课题13项,参与社会服务工程项目50项,两年社会培训人次1.94万人次,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能够为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五)分工协作的团队建设卓有成效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群)获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获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技术一流、文化一流师资团队,引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等8个校企一体构建结构化教改示范团队,带动了学院课程改革稳步实施;立项8个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团队,加强了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凝聚并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的科研创新人才,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学院的学术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打造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4个创新创业团队。增强了学院办学活力,增强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有力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六)培训成效显著
学院发挥国家级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作用,承办国家级和省级的中、高职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实践等培训任务,系统培养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学建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职业技能等,举办高职师资培训班6期,为省内外职业院校培养教师六百余人,切实发挥学院示范引领作用。
研究成果负责人:汤延庆
研究团队成员:才德鑫、侯音、温琳、李爽、暴海燕
研究成果执笔人:侯音、汤延庆